学校官网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初冬·阅读分享会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2-12-12 字体:

十二月初的深圳技术大学小雨淅沥,寒风料峭。寒潮的到来,丝毫抵挡不住同学们对阅读的热情。12月3日下午,知本读协在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举办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初冬·阅读分享会。

 

壹·热场分享

同学们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想法,在温馨活跃的氛围中,大家渐渐熟络。其中黄益杰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形成阅读习惯对养成成熟人格的宝贵作用;叶常杰同学展示了他的口琴演奏视频,在家乡的田野上,落日与麦浪交辉,大家仿佛听到了远处乡土的呼唤;谢春慧同学分享了喜欢的一首歌曲《golden hour》,她“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的想法引起了现场同学的共鸣;

贰·个人发言

活动进入正式的个人发言环节,同学们纷纷就主题或书目表达自己的思考感悟。其中梁永伯同学从与“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初识讲起,谈到自己对其概念的步步深入认识,最后结合三毛的相关作品,抒发了对乡村的思考:传统乡村,是否只是一种蓝色的想象?他认为,不妨带着一颗乡愁之心,在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里寻找答案;美好的理想生活也许太遥远,但是我们可以一直游,像三毛一样热烈而洒脱。

陈芷慧同学和大家分享了她阅读《瓦尔登湖》的深度感受。随后,她联系当下快节奏的“资讯爆炸”时代,强调“认清自我”的重要性;董菲菲同学带来了她关于“碎片化时间”的思考。她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活碎片化”的客观趋势存在,但要积极面对生活,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思考地主动获取资讯,做真正自己喜欢的事

6E883

崔节瀚同学认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一个浪漫的理想,我们可能一直游也游不到海水变蓝的地方;但深蓝的海水始终存在着,它是自然与美的存在。人追求真理的过程,是精神的朝圣之旅。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所见所闻和内心所思所感共同构筑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黄志森同学认为在讨论碎片化与快节奏之前应该先回答两个本质问题:个人的价值体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时代真的变得更快更碎片化了吗?针对第一个问题,他即兴分析了在座朋友们分享的书中人物;针对第二个问题,他列举了二战的案例,论证了工具理性大行其道,将世界变成了流水线一般的工厂,人们成为高速运转的螺丝钉。

 

叁·自由讨论

活动进入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一改初识的拘谨,纷纷起身离座,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展开对某一观点的深入探讨,沉思,顿悟。思想的碰撞,让人视野开阔,观点的交换,让人不再固步自封。

因为阅读所以相聚,因为对未来抱有同一种期待,所以能够携手前行。


 


活动感受

谢春慧:非常荣幸有机会参与本次初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阅读分享会。在本次主题读书会上,每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都让我受益匪浅,能与大家探讨阅读的感悟与喜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阅读分享会。

崔节瀚: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很好。能和许多热爱阅读与思考的伙伴们一起讨论让我从独自埋头的无聊中解脱出来。如果阅读能让我们从洞穴中探出一会头来看看世界,那么分享与讨论则是让我们彼此的洞穴短暂连接起来,听听在一个时代里思考的朋友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梁永伯:精彩的自我分享,静静地聆听他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悄然拉近,灵魂与灵魂的交流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在这次分享会上,收获很多,有“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浪漫,有“太平洋的鲸鱼正跃出水面”的想象,有对如何建立自我,跳出碎片信息时代的深思。

《礼记》有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陶渊明诗曰: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我们坚信

阅读能开阔眼界、丰富精神、塑造人格

一个人的阅读像是安静独行的舟

一群人的阅读则似乘风破浪的船队

观念的交织、思想的碰撞

总能摩擦出独自阅读未曾见过的火花

完成阅读的另一种升华

 

我们期待着

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中来

让阅读之风席卷整个校园

让我们一起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