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图书馆联合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邀请了顾樵教授开展了《纠缠态:研究与应用的亮点----迎接量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讲座。远在德国的顾教授,通过现场在线视频讲座的方式,在图书馆109报告厅从“薛定谔猫”态出发对量子纠缠进行了探索,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的参与。

讲座伊始,图书馆馆长叶建华教授发表讲话,强调了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校开展自然科学学术讲座的非常重要;鼓励同学积极参加相关讲座学习,对同学们在学习和科研领域的探索寄予厚望,并感谢顾樵教授对图书馆工作的大力支持。

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副院长王志忠教授亲临讲座现场,鼓励同学们在讲座中积极学习、收获灵感,期待大家未来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

讲座正式开始后,顾教授首先介绍了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作出的突出贡献,继而引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核心理论——量子纠缠。

顾教授先从“薛定谔猫”态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薛定谔对哥本哈根学派的挑战。接着,由长距离量子通信的概念,向我们介绍了玻尔-爱因斯坦之争、贝尔不等式以及阿斯派克特(Aspect)实验。阿斯派克特实验结果证明了量子理论的完备性,肯定了量子纠缠的存在。

最后,顾教授引入知更鸟的迁徙故事,为我们讲述了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生物学领域的应用。顾教授说道“生物学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又是物理,而物理的基石就是量子力学”。可见,量子技术潜力巨大。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激发了在场师生的热情。同学们十分珍惜此次与顾教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提出了很多专业的问题,顾教授也耐心地回答了每个同学的问题,并约定会后继续深入交流。
此次讲座虽已落下帷幕
但科学探索的步伐永无止境!
正如顾教授在讲座中说到
“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不过量子理论似乎
开辟了一条理解生命的可靠途径,
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发现和感受更多量子生命的神奇吧!”